透过跨文化交流推广音乐

U Magazine: 陳易行 無視界限的作曲家

2022年11月4日
U Magazine / Art / Issue 884
Text: Ida
訪問作曲家之前,沒有聽過他/她的作品的情況,在我而言非常罕見,陳易行就是其中一位。上網搜尋他的中文名字,發現他參與《狂舞派3》、《媽媽的神奇小子》、《二月廿九》、《940920》等影視作品的配樂工作,亦為呂爵安的歌曲《I SWIM》編曲。原來他也玩爵士樂,剛結束的西九Freespace Fest,便有他演出。那麼他緣何成為香港古典樂團體誼樂社的年度「作品徵集」優勝者?或者界線只是成規的陰影,音樂往往比我們想像的來得彈性。
誼樂社是一個積極培養本地音樂人才的古典樂團體,由國際知名的大提琴樂手李垂誼任藝術總監,致力為香港年輕樂人提供創作、表演、進修以及外出交流的機會。樂社每年都會向年輕作曲家徵集作品,勝出者將獲委約應音樂會主題創作全新樂曲,並於音樂會上作世界首演。

【易學難精,爵士與流行曲】

陳易行自幼學琴,中學夾band,喜歡流行音樂和電影,大學順理成章讀音樂,「在大學接觸到很多後現代音樂,開始時覺得陌生,慢慢懂得欣賞、喜歡。」同一時間,他亦發現了爵士樂,邊玩邊學,「終於去了美國交流,專心學爵士樂,回港之後便開始行多向發展。」在大學最後一年,他認識了做電影配樂的戴偉,未畢業便開始參與電影配樂,又參與西九的爵士音樂節,「我亦有玩獨立音樂,和獨立artist一起玩,始終我們都是聽流行音樂長大的,有個底。」
 
對於一些音樂人輕視流行曲創作,他說:「很多人都會經過覺得流行曲很容易寫的階段,但要寫到精品不容易。」要講究難度,「爵士樂是最難的一種,要花很多心機去學。它像是物理學複雜,好刺激,又有很多東西可以show off,所以吸引很多年輕人玩。而且現代爵士樂已和以往很不同,注入了很多新元素,比從前有型很多!」他笑說,「唔使跟譜, improvise,好expressive,呢個都可能係我鍾意作曲嘅原因。」
 

【油漆,歷史的揭頁】

陳易行直言:「近年已較少寫現代音樂,見到這個比賽就好想尋回讀書時代的自己,想尋回那種狀態。因為每種樂曲的創作模式、心態都有不同,想試試這幾年做音樂的經驗能否放進從前所學的一套之中,因此參加了誼樂社的比賽。」
即將首演的新作以大館為主角,陳易行須跟隨大館 Heritage部門研習,「聽了很多故事,認識了一些建築物,其中一個( 按:法院庭旁的10號建築)有很多前身,它一開始是法院的正門,之後擴建就改為被拘留人士或囚犯用的教堂,最後成為一家沒有人用的空房。大館人員就是起掉牆上的油漆翻新,見到其中一間是教堂壁畫,由此推敲才發現它的變遷。我覺得好像一個人有很多過去,想試試用音樂去描述。」
 

【笙,微型的管風琴】

他寫給大館的新曲會嘗試發掘樂器的可能性,在眾多西洋樂器當中有一支笙一起演奏,「我想養笙扮演不同樂器,一來是香港,文化熔爐,想試試中樂扮西樂,西樂扮中樂,不要讓樂器定型。笙的原理其實是一部迷你管風琴,所以我對演出好期待。」
作曲家說,樂曲風格不會是傳統古典樂風,也不會非常後現代,「會在兩者之間,攞一些奇怪的中間位。香港的位置就是什麼都有得聽。日系久石讓我很喜歡,很荷里活風我也會聽,我很喜歡John Williams、Hans Zimmer。近年很喜歡Ludwig Göransson,他很百變,很想成為他這樣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