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跨文化交流推廣音樂

我們的故事

2010年,李垂音和李垂誼兩姊弟聯同一群音樂愛好者創立誼樂社。兩人受訓於茱莉亞音樂學院,致力促進跨文化藝術合作,為香港年青音樂家提供演出機會及與備受尊崇的大師合作的經驗。誼樂社運作初期,懷孕六個月的李垂音在香港與身處柏林的胞弟跨時區溝通合作。有賴她的行政領導才能,以及李垂誼身為獲獎大提琴家的藝術願景,他們攜手凝聚了一個涉足國際的多元藝術社群。
 
將音樂帶到更多地方和接觸更多觀眾
成立首三年,誼樂社只是借用了一張辦公桌,便孕育出多個包羅國際樂團的項目和節目。第一年(即2010年)適逢李垂誼與慕尼黑室樂團巡迴亞洲演出,姊弟倆趁機邀請樂團到訪香港一間學校,讓學生能與著名樂團的團員並排演奏,近距離學習。這次難忘的經歷為後來的「樂.啓夢想」播下種子,此教育項目至今持續培育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香港學生,啓發他們有朝一日成為藝術界的領袖。
 
第二年,誼樂社再次與慕尼黑室樂團合作。這一次,他們委約知名作曲家盛宗亮為李垂誼和樂團創作《燦影》——一首靈感來自中國敦煌石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新作。演出和樂曲大獲好評,促使誼樂社回顧香港自身的歷史和故事。他們特意再審視李垂誼於2007年提出的先導意念;他在誼樂社尚未成立時,曾到香港孫中山紀念館演出,策劃了訴說建築歷史的節目內容。誼樂社隨後將這個想法發展,於2013年推出「樂.憶古蹟」。這個創新的節目系列至今繼續舉辦,藉著安排世界級音樂家與本地年輕藝術家一起在各式各樣的地方演出,訴說香港文化古蹟的故事。
 
姊弟二人為了令古典和當代音樂在本地樂壇百花齊放,開始物色和委約香港年輕作曲家,特別是筆下作品與李垂誼的節目理念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的後起之秀。這份初心其後發展成「樂.啓夢想」的「作品徵集」項目,鼓勵參與作曲家以本地古蹟建築為創作靈感,並在作品中融入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和中樂樂器。
 
推廣國際跨文化音樂合作
誼樂社於2013年舉辦首屆「樂.誼國際音樂節」,薈萃「樂.啓夢想」和「樂.憶古蹟」的理念,在年度節目裡呈獻香港和海外具世界級造詣的音樂家和教育傳統。翌年,誼樂社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躍進資助」計劃及榮譽贊助人董建華先生的支持,讓「樂.誼國際音樂節」得以茁壯成長。
 
「樂.憶古蹟」和「樂.啓夢想」分別發展成兩個全年項目,「樂.憶古蹟」系列在香港各個別具特色的古蹟呈獻室樂音樂會;「樂.啓夢想」現增設「年青音樂家招募」,在世界各地招募來自香港的音樂系學生和剛開展事業的樂手,為他們提供演奏機會。此外,「樂.啓夢想」延續最初邀請慕尼黑室樂團到訪學校的傳統,每年透過「樂團培訓」安排音樂學生與海外樂團並排演奏,「樂訪校園」則繼續帶領傑出音樂家走入學校表演。
 
與此同時,「樂.誼國際音樂節」已經發展成一項豐富多采的年度盛事,並與中國內地、加拿大和芬蘭的機構建立起夥伴關係,為才華洋溢的香港音樂家提供海外演出機會。誼樂社現時由全職團隊營運,最近更創立由優秀年青香港藝術家組成的「樂.誼獨奏家樂團」,這個精英弦樂團的本地和國際演出均廣獲好評。
 
誼樂社的深耕細作鞏固其國際地位,作為一個呈獻高質素演奏以及世界級本地藝術家的音樂組織,誼樂社在放眼全球的同時,不忘扎根本土和貢獻社區,保持對音樂的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