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誼國際音樂節
樂・憶古蹟
樂・啓夢想
樂 • 誼獨奏家樂團
委約新曲
中外演出
關於我們
影音文庫
新聞中心
支持樂社
過往活動
藝術家及講者
樂・誼國際音樂節
音樂會及活動
藝術家及講者
樂・憶古蹟
音樂會
藝術家及講者
樂・啓夢想
年輕音樂家系列
大師班及講座
年青音樂家招募
作品徵集
樂團培訓
探索音樂系列
樂訪校園
社區音樂會
樂 • 誼獨奏家樂團
音樂會
藝術家及講者
委約新曲
中外演出
音樂會及活動
藝術家及講者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我們的故事
藝術總監
管理架構
職位空缺
影音文庫
圖片廊
影片
音樂
文章
新聞中心
新聞發佈
最新消息
傳媒訪問
樂評
支持樂社
簡介
贊助
捐款
刊登廣告
過往活動
藝術家及講者
目錄
委約新曲
中外演出
樂・憶古蹟
樂・誼國際音樂節
樂・啓夢想
樂 • 誼獨奏家樂團
EN
简
透過跨文化交流推廣音樂
EN
简
Hit enter to search or ESC to close
透過跨文化交流推廣音樂
「樂.誼獨奏家樂團」處女首航奏出唱片水平
2023年7月11日
查看所有消息
日期:2022年11月26日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節目:「樂‧誼國際音樂節」十周年–「樂‧誼獨奏家樂團」成立音樂會
不經不覺,由大提琴家李垂誼創立的「樂‧誼國際音樂節」,已踏入十個年頭。其實在此之前,他也創辦了「國際室樂音樂節」,也成功地辦了幾年。不過,在「國際音樂節」中,變化的可能性就更廣更大,也能夠邀請人數較多的室樂團、甚至管弦樂團參與其中。今年,他們大概感到時機已成熟,更在本地的年青音樂家中,組成了屬於自己機構的「樂‧誼獨奏家樂團」,作純以弦樂團的演出。這種組合,對於樂師的個別水平要求相對較高,所以更令人期盼,他們與國際級數的樂團首席及獨奏家之間,究竟能夠達到甚麼成果和擦出怎樣的火花。今年的演奏嘉賓裡,依然有過往合作過的伙伴,也有首次參與的新面孔。而在選曲上,差不多全都是在香港舞台較冷門的樂曲,但部份卻可是唱片錄音界的重要賣點目錄。小提琴家維羅茲克佐夫斯卡(Maria Wloszczowska)、李貞熙(Elissa Lee)、及中提琴家恩廷格爾(Aurelie Entringer),分別擔任樂團的客席首席;而李垂誼自己,則擔任大提琴首席和獨奏。
巴羅克時代,似乎都在德國和意大利的影響力下,給予聽眾幾百年來的概念。其他歐洲地區的音樂,都成為較少人接觸的遺珠。法國作曲家拉摩(Jean-Philippe Rameau),算是在今天也依然廣為人知的作曲家。樂團選奏他的《皮梅里恩》序曲(Pygmalion Overture),所採用的處理,是以古樂團的風格演出,純弦樂差不多不用揉音,拉弓頭重尾輕,塑造極具透明感的色彩。整體來說,樂團輕型簡潔的演繹,在這簡短的作品中,頗能帶出古樂團的味道,而且亦相當整齊,演出帶給人一個愉快的巴羅克音樂的頭盤。而接著演奏的韋華第(Vivaldi)的協奏曲《夢魘》(La Notte),是筆者四十年來,第一次有機會在現場欣賞的作品。當年在韋華第的唱片選集裡,欣賞到的是原著的長笛獨奏版本,而今次的演出,則是後來改編的小提琴獨奏,由維羅茲克佐夫斯卡領奏。在這首變化多端的標題音樂裡,團員在領悟色彩及氣氛的改變,雖然未至精彩絕倫,但整體上都已經做到韋華第風格的機靈灑脫豪邁。維羅茲克佐夫斯卡依然要求樂團作古樂團風格演出,她自己擔任獨奏在氣氛變化的影響力,相當不錯。看過她在大師班的叮嚀,演奏要身體也在放鬆而隨意的狀態。這一點,她自己是完全投入了演奏之中的。龍雲山(Shane Levesque)在兩首巴羅克作品擔任古鍵琴演奏,他輕巧瑰麗的演繹,樂句不太複雜,能充份襯托弦樂團的清爽音色。
過往也曾參與這個音樂節的鋼琴家張海量,今次演奏莫札特著名的《第二十四鋼琴協奏曲》,面對的是只有全弦樂的小型樂團,與一般見慣的對手不同。在此,鋼琴便會有機會變得較為霸道強勢了。張海量在頭兩個樂章的表現,似乎有些拘謹,沒有了莫札特的高貴清純的色彩。不過在第三樂章,張海量完全展現到莫札特作品的精緻和跳脫,指觸的音色晶瑩優雅, 與樂團的互動對搭更是一流。
下半場,李垂誼在卡薩德修(Henri Casadesus)的《J.C.巴赫風格–C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中擔任獨奏。嚴格來說,李垂誼不斷出現一些音準的問題,影響了整體的旋律線條,但他的優美音色、及歌唱性很強的音樂感,卻為這首冷門的樂曲,注入了典雅而有生命力的演奏。而他在最後的樂章的演奏,無論技巧及感染力,都因為充份熱身,而達致完美。
整場音樂會的作品,筆者最為期待的,是德伏扎克(Dvořák)的《E大調弦樂小夜曲》,這是我四十年來,都非常喜歡的樂曲。而最重要是,這隊新成立的本地樂團,能否好好地演繹五個風格完全不同的樂章的味道呢?這倒是最令人拭目以待。過往聽過其他樂團演繹這首作品,似乎都容易犯著同一弊病,就是把作品的風格,跟柴可夫斯基的《C大調弦樂小夜曲》的風格掛勾,出來的效果優美不足、粗鄙有餘。演奏者大概已忘記了,德伏扎克的作品風格,在寬廣中都帶著「鬆、郁、朦」,從來都不是銳利尖刻的。所以基本上,只要聽這首作品的第一樂章,已大概知道樂團的演繹取向。「樂‧誼獨奏家樂團」當晚,在第一樂章中塑造的通透而朦朧的和聲,已經美得無話可說,對於樂句的感情變化,更是令人感動。第二樂章的圓舞曲風格中,樂團在掌握舞動的優雅感,非常動聽,中段變化更大的段落,更是漂亮。而第三樂章的對比更強,雄壯而要靈活的樂句,他們也處理得極佳,在強勁的和聲中的演奏,所帶出的緊湊,也是扣人心弦。而最感人的第四樂章,團員充滿呼吸留白的歌唱句子,也實在演繹得非常優美,大家自然而整齊同步的樂句進行,確實達到極高水平。而充滿懸疑與激烈感的最終樂章,在文化中心廣闊的音樂廳中,樂團速度較快的設定,對於讓強勁的低音投射出來,似乎較不容易,假如樂團以稍慢的速度演繹,震撼的感覺必然大增,而應該會讓整首作品的演出,對比更加強烈。維羅茲克佐夫斯卡的領奏非常出色,團員對於跟從,紀律性也極佳,才令這首極不容易演繹得好的優美作品,能做出唱片級數的世界級水準,而在演繹上,更是精雕細琢,風格與音色的掌握,具有超凡的美感。聲部之間的對答,亦很優秀。這個演出,令人想起當年風摩全球的馬連拿爵士(Sir Neville Marriner)與聖馬田室樂團(St. Martin-in-the-Fields)的經典錄音。
作為「樂‧誼」的傳統,最後一首樂曲,必然是樂團、導師、與小學員的合奏,有些學員看上去只有六、七歲。他們演奏孟德爾遜(Mendelssohn)的《C大調第九弦樂交響曲》的第一樂章,非常整齊,小學員的紀律與控制能力很高。
【後記】
對於「樂‧誼獨奏家樂團」處女首航,可謂令人非常滿意,不求他們有極有信心的演出,但能夠完美地跟隨預定的共識,奏出能夠充份展現樂曲精神與美感,已不是普通一般樂團的水平了。另外,樂團客席首席維羅茲克佐夫斯卡所用的小提琴,乃史特拉瓦利(Stradivari)家族成員Francesco的成品。平日樂迷大多數聽到的是父親Antonio的極品,這次因為樂曲的發揮的限制,我們沒能夠聽到兒子Francesco手工的全部音色,實在有點可惜。
傅瑰琦
© Tina Fu 傅瑰琦 Music Critic 2023
原文刊於作者
Facebook專頁
,獲作者允許在此轉載。
本文章不代表誼樂社或其捐助機構之立場,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